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篇1: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上 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上 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

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我国的内海是渤海。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共有34个行政区划。P44-45

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形状。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P46

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P46

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P46

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15、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课本P50图

16、正由于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影响到我国的气候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也影响到我国的河流大多是自西向东流。

17、家乡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主要是以丘陵为主;主要种水稻

生产方面:精耕细作、手工生产为主,生产效率低。生活方面:稻作文化,民风纯朴、住房:避雨通风型。

18、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季风区与世界同纬度相比,气候比较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它会给我们带来洪涝或干旱P51

19、掌握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性质、风向、发源地(夏季风温暖湿润,发源于太平洋、印度洋,是偏南风;冬季风寒冷干燥,是偏北风,发源于西伯利亚)。

20、黄河 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

各段范围

水文特征

上游

巴颜喀拉山北麓

内蒙古河口镇

1、上源段:水量小、水清流缓2、峡谷段:水流急、峡谷多、水能丰富、水量大增3、河套段:水量减少、水利工程发达。

中游

内蒙古河口镇河南孟津

水量大,河水汹涌,泥沙大量流失

下游河南孟津黄河入海口

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河。

21、如何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 P57

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搞好绿地及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

22、黄河、长江比较

项目

长 江

黄 河

源头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巴颜喀拉山北麓

入海

东海

渤海

干流长度

6300千米 第一大河

400千米 第二长河

流经省区

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

水系形状

之字形; 巨大的几字

上、中、下各段划分

源头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入海口

源头内蒙古河口镇河南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

上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汉江、湘江、赣江

上游:洮河、湟水 中游:汾河、渭河

主要水利工程

上游:二滩、三峡、葛洲坝

中游:丹江口(汉水)

上游:龙羊峡、刘家峡

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23、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内河航运中运输量最大的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P55

24、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单元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P48

25、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2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范围: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27、南、北方两地的差异:P64

篇2: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完成统一于公元前2,换算成世纪为( )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2世纪 D.公元3世纪

2.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其中空框中应填( )

A.东汉 B.秦朝 C.蜀 D.吴

3.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4.右边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主要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禅让制制

5.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

6.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的暴政引发农民大起义 B.起义军曾经打到咸阳附近

C.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D.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7.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 事件的发生( )

①焚书坑儒 ②书同文,车同轨 ③颁布推恩令 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9.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 )

A.实施背景 B.实施目的 C.实施过程 D.实施结果

10.对历史事件昭君出塞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到了西域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11.公元前,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算一算,新疆地区归属中央统辖到今年()有多少周年了( )

A. B. C. D.

12.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13.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轰动了洛阳城,大家纷纷传抄,以致出现了洛阳纸贵的局面。纸得以成为物美价廉的书写材料,主要有赖于谁的贡献( )

A.黄帝 B.秦始皇 C.汉武帝 D.蔡伦

14. 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分管监察的是( )

A. 丞相 B. 司隶校尉 C. 御史大夫 D. 刺史

15.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按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一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 )

A.都江堰 B.秦长城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华佗的五禽戏

16.佛教对贫苦民众产生极大吸引力,在民间迅速流传开来的主要原因是( )

A.古印度传入 B.宣扬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幸福C.能得道成仙D.主张炼制丹药。

17.小华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司马迁,应说的台词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8.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过一部著作,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有关这部著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者是司马迁 B.书中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书中记载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活动

19.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下列图片中最能将China与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雕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 )

A . B. C. D.

20.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其中秦汉时期的特征为( )

A.国家产生社会变革 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二、组合列举题(8分)

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材料中的汉武指的是汉武帝,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民族关系方面列举出能体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_______ 实行削弱诸侯国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

(2)思想上: 推行_______ ,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加强思想统一;

(3)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4)军事上:启用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_______ ,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5)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_______ 。

三、判断改错题(本题6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本题1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国。【 】

改正:

(2)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促进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

改正:

(3洛阳道教胜地白马寺。【 】

改正:

(4)东汉时,人们要丈量土地面积、计算仓库容积、测量距离远近等,所运用的方法最有可能借鉴的书是《周髀算经》。 【 】

改正:

(5)从东汉开始,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改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计26分)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请回答:(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西周、西汉为管理广大疆域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图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6分)

(2)图三与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说明。(2分)

(3)继材料二反映的事件之后,为了加强对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管理,该朝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富有开拓创新的举措,以致对后来的历代统治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4分)

(4)根据图三提供的信息,谈谈你的体会(2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三:《昭君出塞》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反映的各是什么历史事件?(4分)

(2)材料一、二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3分)

(3)结合材料二、三,请你说说昭君出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3分)

五.分析与探究题

1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西汉

主父偃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合纵,以逆京师(反叛朝廷)。愿陛下令诸侯设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从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共计。

(1)据材料一归纳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采取的措施。(3分)秦始皇开创了什么政治制度?(2分)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汉武帝统治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1分)他如何创新解决这一问题?(2分)

(3)据材料二西汉比秦多了什么地区?西汉对其管辖的标志是什么?(4分)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2分)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试题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3: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篇3: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1.汉初的西域是指现在的: ( )

A、甘肃河西走廊 B、宁夏、青海 C、新疆和更西的地方 D、新疆地区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 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比较顺利,主要原因是( )

A 西域各政权希望与汉朝友好 B 西域各国希望摆脱匈奴的奴役

C 张骞具有冒险和进取精神 D 卫青、霍去病已大败匈奴

4.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判断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

中央政权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5.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 )

A.解除了匈奴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B.带回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D.了解到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

6.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开拓者是( )。

A 卫青 B 霍去病 C 张骞 D 王昭君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同步练习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4: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篇4: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练习题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

A.公元前2 B.公元前2 C.公元前2 D.公元前2

2.西汉国力进入到鼎盛时期是在 ( )

A.文帝时期 B.景帝时期 C.武帝时期 D.高祖时期

3.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 )

A.西周 B.秦 C.西汉 D.东汉

4.西汉都城即今天的 ( )

A.陕西咸阳 B.陕西西安 C.河南洛阳 D.河南安阳

5.汉武帝接受属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里所要罢黜的是 (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6.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 ( )

A.监督地方官员

B.抑制地方豪强

C.防止贪赃枉法

D.强化皇帝权力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同步试题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

合理支配时间的能力对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文章提出,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却因人而异。一些同学可能学习效率不高,而另一些同学则能在保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享受充分的娱乐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文章介绍了几

2025-03-19

最新文章

“自我纠错”第一课 “坏透了”的学生这样教

教育中的“无错推断”原则,即认为学生犯错并非出于恶意,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老师或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自我反省,形成自我纠错机制。深圳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校长房超平强调孩子犯错不如叫“试错”,为孩子犯错辩护,认为孩子是在不断试错与改错中成长。同时,班主任

2025-04-2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