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六章核心要点解析

篇1:八年级地理第六章核心要点解析
1、景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位置特征:位于我国东北部。 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东南部降雪多。
4、东北平原发展旱作农业,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机械化程度高原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科技水平高。提供商品粮多原因:地广人稀。
5、北大荒开发中的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措施:停止开荒、建自然保护区。
6、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7、东北三省建立重工业基地的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煤、铁、石油
1、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地形:高原、平原;地形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3、温度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干湿区为:半湿润地区。
4、黑土地东北平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5、北方地区农业类型:旱作农业。粮食作物:小麦 玉米 谷子;经济作物:甜菜 大豆 棉花。
6、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是春旱,可南水北调,发展节水农业,培育抗旱作物等。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在乌鞘岭以东,太行山脉以西、北抵长城、南达秦岭;位于黄河中游。支流:渭河差点把几封口,汾河位于中游河段东侧。
2、黄土高原上的民俗: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社稷坛、黄帝陵
3、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4、黄土地貌:黄土塬(块状)黄土梁(条状) 黄土峁(馒头状) 黄土川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②植被少,地表裸露;③修路采矿破坏地表。人为原因:①过垦过牧;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6、水土流失危害:①带走肥沃土壤,使土地生产力下降;②加剧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环境;③大量泥沙冲至下游,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地上河),给防洪及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7、治理措施: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退耕还林、还草,减少过度放牧地区的牲畜数量。
篇2:八年级地理第六章核心要点解析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3:八年级地理第六章核心要点解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知识点归纳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北京
一、地理位置: P19活动1
1、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2、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3、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温度带,地处内陆且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②战略地位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③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
北京是国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①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利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都在北京;②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化、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样和科研机构,还有从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国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三、历史悠久的古城
1、古城格局:旧城格局形成于明、清时,城内建筑排列呈棋盘状,皇宫居于中心,通过中心
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呈“凸”字型,房屋朝向一般坐北朝南。
2、北京有着无数名胜古迹,长城、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其中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3、北京城址自辽代以来在空间上有两次大的变迁,都是与水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城市现代化
1.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2.北京是中国的心肝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因此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礼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的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3.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一、港澳概况对比
回归祖国时间人口(万人)面积(KM2)位置主要居民组成
香港1997.7.1678万1092珠江口东侧、邻深圳中国血统98%(祖籍广东省多)英、其他2%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
澳门1999.12.244万16珠江口西岸、邻珠海中国血统95%(祖籍广东省多)葡3%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
二、香港人多地少,地形特点是山地多、平地少。扩张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方式:“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路。
三、香港发达的经济——“东方明珠”、“购物者的天堂”
1、香港第三产业很发达,使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运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2、香港的转口贸易发达,依托的条件有: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灵活的经济政策(自由贸易港)③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P31香港和祖国大陆的优势互补关系
转口贸易是指从一国购进商品后,不在本地销售,而直接卖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形式,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原则: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出口产品:成衣,电子电器,料制品,纺织,钟表,玩具生产消费品为主,劳动密集型。
三、澳门经济及发展战略
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是博彩旅游业。
同内地联手,在珠海发展,形成澳门—珠海—广州发展轴线。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地理位置(P33活动1、2)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台湾的地形特征:多山,山地、丘陵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其中,玉山为最高峰,
3、台湾岛是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4、 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岛上约一半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P36活动1、2、3。
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
低纬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四面临海;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板块碰撞构造带;多山的地形;短急的河流。
5、在20世纪代以前,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为主,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从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6、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它们在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影响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的因素有地形条件、交通条件、人口分布、开发历史悠久。P38-39活动1、2
6、自20世纪代以来,台湾的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第二产业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这说明了台湾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四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地理位置: P41活动1、2
位于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以维吾尔族和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金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2、河流:河流稀少,以内流河为主。
本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3、气候—干旱。原因: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影响:气候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
4、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P43图6.36及P43活动1、2、3
5、 能源开发:新疆的油气资源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占
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22℅。
为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国家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起点塔里木盆地的轮南,终点时上海,即目标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西气东输的概况以及给东西部带来的好处,P47图6.40
篇4:八年级地理第六章核心要点解析
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1)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天安门广场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图6.2 p18)
(2)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图6.5 p21)
(3)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众多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集中了许多国家级文艺团体;(图6.4 p20)
(4)北京有无数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图6.6 p22)
2、地理位置:(图6.3 p19)
(1)经纬度位置:(40N,116
(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
(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平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
3、气候:
(1)处于暖温带;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
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