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篇1: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世界的现象,结构,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更要重视物理学。因此小编准备了这篇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光的传播,欢迎阅读。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角,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反射光旋转2)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3)荧光作用;(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以上就是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光的传播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2: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X,反射光旋转2X)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0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确定入(反)射点;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做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个光滑,一个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篇3: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光的传播

第三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四分之三,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三分之二;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篇4: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在发光时进行着其他形式的能与光能之间的转化。

2.介质

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称为介质。

3.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光线、光束

在研究光的行为时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称为光线。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如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

5.影

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

(1)本影,光线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2)半影,只有部分光线照射到的区域。

如果是点光源,只形成本影。如果不是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

6.日食和月食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当地球上在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时,这个地区的人就可看到日全食。

在月球半影区里的人,只能看见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

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只能看到周围的环形表面,这就是日环食。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当月球有一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

需要注意的是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只是月亮的亮度有些减弱。

(3)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无论日食还是月食,都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但是,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全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可以同时看到。这是因为月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57~59倍,而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约等于地球半径的55~67倍,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发生月食时,地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216倍,远远超过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所以,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7.光速

光传播得很快,但光速是有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0×108m/s。由于光速很大,要测定光速,就必须利用很大的距离,或者准确地测出很短的时间间隔。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是光年,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则1光年等于9.46×1012km/s。

篇5: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篇5: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核心知识

规则1:光源的概念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然光源.

规则2:光沿直线传播

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穿过森林的光束是直的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规则3:光线的概念

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规则4: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现象

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

日食和月食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规则5: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线也会发生弯曲。因此应该说,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规则6:光的速度

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得多。由于光的速度很大,不容易测量,直到本世纪代才测出了比较准确的值。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可以认为是3×108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是上述值的2/3。

篇6: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知识点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课后习题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案:D

【解析】因为玻璃是均匀透明的,故光在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仅在空气中,在其他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即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选D。

2.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

A.太阳的影子

B树叶的影子

C.树叶间小孔的像

D.太阳的像

【解析】

树叶下面的光斑就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实像,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D.

3.发生日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

【解析】

当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时,便形成日食。

日食是由于当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时,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月球挡住,而在地球上形成月球的影子,由于太阳光线照射不到地球上,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而形成日食.故A和B正确,C错误;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

篇7: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光的直线传播,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一、光源

1、定义: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不是光源的物体:月亮、钻石)

2、分类:(1)天然光源,如太阳、灯笼鱼、斧头鱼、水母、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正在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点燃的火把、正在工作的电脑、正在发光的手电筒

二、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

(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2)成像特点:倒立、实像

(3)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

(4)像的大小由物体到孔的距离及像到孔的距离决定。

(5)典型例子:树荫下圆形的光斑,就是太阳的像

2、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发生日食时月亮在中间;发生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打靶时“三点一线”,即眼睛、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

篇8: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物理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关光的传播知识点的内容,供你学习参考!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角,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反射光旋转2)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篇9: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篇9: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新学期初二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篇10: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精选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声音的发生:

(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气体、液体、固体作介质,通过声波形式传播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4)、声速跟介质种类、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三个阶段

发声体 介质 耳朵

(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接收到声波引起听觉)

声音特性

(1)、音调:声音高低叫音调

音调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大小与发声体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噪声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3)、噪声的控制: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声的利用:

(1)、声能传递信息

(2)、声波传递能量

声能传递信息: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下大雨;用声呐可以帮渔民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来确定位置和距离、水手能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前一段时间病人心、肺的状况;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B“超探 病声波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清洗精细的机械、、;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回声声音

(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

(3)、回声利用:加强原声、测距离

篇11: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精选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复习知识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篇12: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声

蚊子、蜜蜂等飞过有嗡嗡的声音,是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出的。

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

1、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空气传声的。能够传声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慢,气体中最慢

5、声音的传播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0C空气中340m/s

三、回声

听到回声的最短时间为0.1秒,距离17米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初二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篇13: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篇13: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八年级物理是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繁多琐碎的物理知识点让学生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从而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总结】

“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声音的产生;

“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以上解说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这些基础知识要牢记。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侧重面多是基础知识的考查,分值一般在2分左右;一是综合性较高的,需要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设计题,分值一般在4分左右。另外也有可能将声速这一知识点与匀速直线运动综合考查。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点误区】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波。相同温度下,同一均匀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相同,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典型例题】

例析:

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改变了 B. 响度改变了 C. 音色改变了 D. 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

解析:

钟的振动频率(音调)是由钟的大小、厚薄、材料等属于钟本身固有的因素决定的,不同的乐器即使演奏同一曲子,我们还是能够加以区别,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品(色)不同。轻敲与用力敲比较,钟的振动幅度改变了,故响度改变了,但由于振动物体(钟)本身固有的一些因素没有改变,所以音色和音调都不改变。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播而来的,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其传播的速度也不会改变。

答案:B

篇14:初中物理:光的传播基础知识

声音的传播与介质有很大关系,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大有不同,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就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提升成绩有帮助。

知识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一种波——声波。声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声波。

4.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5.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途径: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6.空气传导是指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7.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8.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课后练习

1、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答案:B

解析:

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

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

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答案:B

解析:

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

A、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不合题意.

B、声音是靠振动而发生的;振动一旦停止,物体也就不能产生声音了.符合题意.

C、每个人说话声带都会振动发出声音,但由于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清单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清单中的重要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导体与绝缘体等电学基础知识,以及磁场、电磁感应等与电和磁有关的知识点。文章详细解释了各个概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对于学习和理解物理基础知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24-10-30

大家都在看

最新文章

奥数分级教育心得

小学奥数分级教育的心得。文章强调了一年级培养兴趣,二年级拓展思路,三年级把握机会,四年级和五年级积累技巧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和教师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实施分级教学,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2025-07-22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