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三政治复习指南:提升政治生活参与能力

初三政治复习指南:提升政治生活参与能力

篇1:初三政治复习指南:提升政治生活参与能力

一、知识网络

二.重要观点

1、基本观点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其职权主要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4)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国家的根本任务,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6)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7)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首先,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再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最后,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9)我们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0)我们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很多。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

(11)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12)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机密要承担法律责任。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1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我们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2.核心概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依法治国

(3)公民的政治权利

三.重难点突破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来实现、来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政体,是全国各族人民管理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们党在政权建设中走群众路线的最好的、最有效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一是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二是各级人大及常务委员会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我们这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国家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克服各种困难的可靠保证。

四、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我们青少年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就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和高度法制观念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2、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3、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篇2:初三政治复习指南:提升政治生活参与能力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精选初三政治第六课复习知识点:参与政治生活,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我国人民是通过什么方式行使权力的?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们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监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利最大。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有哪些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4.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5.依法治国有哪些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依法行政有什么重大意义?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7.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8.宪法规定了我国国家生活中的哪些根本问题?

① 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② 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9.宪法和普通法律在内容上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10.我国颁布过几部宪法?现行宪法是哪一部?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1)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

(2)宪法是现行宪法,曾经做过四次修订。

(3)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11.为什么说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12.宪法和普通法律是什么关系?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 “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篇3:初三政治复习指南:提升政治生活参与能力

初三政治复习资料参与政治生活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1.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4.依法治国的含义、核心、要求(基本、具体)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1)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3)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此 有时设问:我国为什么是一个法治国家?)重要性: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5.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注意区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

6.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的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7.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某一个方面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通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从制定和修改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8.宪法为什么是我国根本大法?(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9.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含义: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10.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表现主要有哪些?(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2)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3)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11.参加政治生活的渠道(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②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3.什么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被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14.怎样维护国家安全?①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②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③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和经验。

2024-09-21

大家都在看

最新文章

中考家长:考生常见的十大心理矛盾

中学生常见的十大心理矛盾。首先提到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学生需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其次,学生存在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问题,需明白爱劳动是美德;第三,中学生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要求老师理解并帮助他们;最后,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需

2025-04-05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