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篇1:中考历史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考试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皇帝在位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夏桀 ②秦始皇 ③汉武帝 ④汉高祖 ⑤商汤
A、①⑤②④③ B、①②③⑤④
C、①④②⑤③ D、④⑤②③①
2.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日益强大
B、统治者残暴奢侈
C、商部落联合周边的小国发动进攻
D、都是被少数民族灭亡
3.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 )
A、黄帝 B、老子
C、孔子 D、屈原
4.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为奖励功臣 B、为建立奴隶主政权
C、为巩固统治 D、为实行等级制
5.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6.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春秋五霸两种说法中都包含的是( )
A. 宋襄公 齐桓公 晋文公 B.秦穆公 吴王阖闾 晋文公
C.楚庄王 越王勾践 宋襄公 D.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9.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铲除商的残余势力 B.保卫镐京
C.发展社会经济 D.巩固统治
10.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尧传位于舜 B.舜传位于禹
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
11.某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相似?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2.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3.他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首创私学,实行教育公平;他所创立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是(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孔子
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6.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7.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8.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大盂铜鼎 B.青铜豕尊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19.武王伐纣的性质是( )
A、民族间的 相互战争
B、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
C、平民和奴隶反抗压迫的斗争
D、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20.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能触犯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推行县制
22.安阳殷墟已入选世界文 化遗产名录。通过殷墟我们可以了解( )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周朝历史 D.秦朝历史
23.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4.,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 B.实行法治
C.无为而治 D.兼爱和非攻
25.习近平主席说:国家的繁荣富强是靠文化的繁荣为支撑的。下列古代文化典籍成书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史记》 ②《道德经》
③《红楼梦》 ④《本草纲目》
A. ②①④③ B.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26. 以下哪种观点为道家的思想:
A. 温故而知新 B. 无为而治
C. 兼爱 非攻 D. 用仁政治国
27.下列与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有关的事件是:
A.牧野之战 烽火戏诸侯
B.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C.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D.牧野之战 桂陵之战
28.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29.后人写诗始知事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这是因为李冰
A.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C.发明了铁农具和牛耕
D.进行了变法,推动了历史前进
30.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 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二、填空题
31.战国七雄是指 、 、 、 、 、 、 七雄并立的局面。
32.春秋霸主是指先后称霸的 、 、 。
33.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公元前4;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公元前2。
3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35. 年,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6.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1)战国时期,思想家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北宋 提出了整顿吏治的主张,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3)清朝时期, 负责全国经济工作,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3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请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他是蒙城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他是 。
他的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是 。
他信守承诺,在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成为中原霸主,他是 。
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为改变兰考县落后的面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党的好干部 。
篇2:中考历史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一模考试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江苏南京5)清朝前期的统治措施中,妨碍了正常和海外贸易与交往的是( )
A.七下西洋 B.设置台湾府
C.设置伊犁将军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D
2.(江苏泰州32)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A
3.(山东烟台5)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对外自由开放
【答案】B
4.(四川内江3)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封建帝国危机的是( )
A.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传入中国 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 D.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答案】C
5.(福建厦门7)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汉化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答案】C
6.(广东省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D
7.(山东济南5)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表现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影响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闭关锁国 B.社会风貌
C.民族关系 D.君权强化
【答案】A
8.(贵州黔南州28)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是米兰市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世博会史上首次以食物为主题。此次世博会将展出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并谋求为全球多达90亿人口解决食物需要。请问:曾极大缓解了中国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巨大粮食压力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原产地是哪里?
A.西亚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答案】C
9.(湖南永州7)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答案】C
10.(辽宁营口4)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君主专制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对外贸易
【答案】B
11.(湖南张家界22)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 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答案】闭关锁国
12.(福建泉州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二 明朝政府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在政权体制逐渐巩固健全之后,立即放弃宋元时期实行的重商主义开放政策、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
摘自《泉州史迹研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回到封建主义的传统老路上的含义。(3分)
材料三 见图10、图11。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10、图11所示内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共4分)
【答案】24.(1)原因:工商业发达;谋求广开财源;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3分)
(2)含义: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分)
(3)图10主要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到闭塞、停滞、落后,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图11主要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分)
13.(山东滨州26)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
【制度创新】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1)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根据图示,说出中央三大官职之间的关系。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谁?(2分)
(2)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以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及地方官员。请分别写出上述官职的名称。(2分)
【对外交流】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大洲。(4分)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2分)
【封闭落后】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5)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2分)
【答案】26.(共12分)(1)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1分)御史大夫。(1分) (2)司隶校尉;(1分)刺史。(1分)
(3)丝绸之路;(1分)张骞;(1分)长安;(1分) 非洲。(1分)
(4)政府重视和鼓励;(1分)使用了指南针。(1分)
(5)闭关锁国政策;(1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 2,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希望这篇中考历史一模考试基础强化模拟试题,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篇3:中考历史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临近中考许多考生一头扎进一套套的综合训练题中希望熟能生巧,结果却收效甚微。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历史考试基础强化模拟试题的内容。
一、选择题
1.(江苏淮安15)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设立军机处 ④大兴文字狱 ⑤设立锦衣卫
A.①④ B. ②③
C.②⑤ D. ③④
【答案】D
2.(浙江温州17)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
①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 ③北宋杯酒释兵权 ④明朝改土归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3.(浙江台州15)长城沿线的蒙古族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可能带来的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破坏 B.水体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 森林锐减
【答案】C
4.(山西省3)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答案】C
5.(天津市3)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
【答案】A
6.(内蒙古赤峰3)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答案】D
7.(广西百色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答案】C
8.(湖南永州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江苏苏州30)(6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3分)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分)
【答案】30.(1)三次厄运: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
(2)不同评价:材料一在肯定其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二肯定了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3)原则: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背景下考量;要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活动。
2.(江苏常州15)(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2分)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2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4分)
【答案】(1)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2分)
(2)废除丞相制度,事归六部,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2分)
(3)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从秦汉开始设立,以后历代逐渐削弱宰相的权利,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2分)其本质是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2分)
3.(湖北恩施28)材料解析题(8分)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摘自《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1分)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1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2分)
(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答案】28.(1)秦朝 郡县制。(2)三省六部制。 (3)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
(4)明朝:明太祖废丞相 (明成祖设内阁或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统治)。 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乾隆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5)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
③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湖北荆门28)(7分)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3分)
【答案】28.(1)丞相。(1分)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1分)
(2)政绩。(1分)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1分)
(3)重典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1分)
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1分) 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1分)(任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历史考试基础强化模拟试题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4:中考历史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历史考试基础强化模拟试题的内容。
一、选择题
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答案】B
2.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
【答案】A
3.小华同学开展了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下能纳入研究的史实有( )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迪亚士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4.“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中,小丽可能会读到的场景是( )
A.扬州的人民大面积地种植橄榄、番匣
B.蒸汽轮船沿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
C.往来的官吏们在某地驿站吃饭、休息
D.元大都有雄伟的高架引水桥、圆形剧场
【答案】C
5.x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x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C
6.下列四幅疆域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答案】C
7.(甘肃武威2)右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
A.秦朝疆域图 B.唐朝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答案】C
8.明朝以前,海南的棉纺织业闻名全国。宋末元初,积极传播和发展海南棉纺织技术的女纺织家是( )
A.黄道婆 B.冼夫人
C.庞琼花 D.王时香
【答案】A
9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A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以下哪位诗人的诗句( )
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
【答案】C
1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元世祖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D.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答案】D
12.x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 管理x藏。( )
A.西域都护 B.三司
C.巡检司 D.宣政院
【答案】D
13.(黑龙江大庆5)“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答案】D
14.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15.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
A.①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B.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C.③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
D.④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答案】D
16.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建立了蒙古国 ②将x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开凿了山东的会通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1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C
18.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壮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答案】C
19.数十年来,十四世达赖一直企图分裂中国、谋求西zd立。以下能驳斥达赖的反动言行,说明x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是( )
①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x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②康熙帝以后,达赖、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20.“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
【答案】B
21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x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答案】A
2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案上摆着《伤寒杂病论》、《资治通鉴》
B.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答案】D
23.下面有关x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x藏地区 ③清初顺治帝赐予x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x藏地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24.“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形成于元朝的新民族是( )
A.回族 B.白族
C.苗族 D.维吾尔族
【答案】A
25.行省制度,即今天的地方行政区划――省的前身产生于(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答案】D
26.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去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读《马可波罗行纪》,了解意大利商人经商的情况
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
【答案】C
27.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根据右面元疆域图(局部)判断,我们的家乡滨州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四川行省 B.河南江北行省
C.中书省 D.陕西行省
【答案】C
28.(湖南邵阳5)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男人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
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
【答案】B
二、改错题
1“一代天骄”忽必烈经过多年征战统一蒙古。
错误: 订正:
【答案】忽必烈 改为铁木真(成吉思汗)
三、非选择题
1.(8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
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① 秦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 ② 元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明史》 改土归流 明
材料二 实物资料
(1)阅读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x藏地区的管理?目前我国政府在x藏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3分)
(3)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发表你的感想。(3分)
【答案】17.(1)①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等。(1分)②建立行省制度。(1分)
(2)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实施“金瓶掣签”制度。(2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3)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等。(2分)
篇5:中考历史基础强化模拟试题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考试基础模拟试题。
1.(江苏苏州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A
2.(四川乐山15)图1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1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答案】A
【内容标准】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内容标准】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一、选择题
1.(广东汕尾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2.(福建厦门)2.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3.(福建泉州1)制度创新是政台文明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答案】B
4.(甘肃兰州1)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
【答案】A
5.(山东滨州1)右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
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6.(湖北孝感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有(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 ④分封制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C
二、填空题
7.(山东聊城)2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 制度。秦始皇废除该制度,推行 制度。
【答案】26.分封;郡县;
三、非选择题
8.(山东泰安41)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周初形势图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实施了哪一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内容是什么?(3分)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3)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政府设置在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1分)
材料三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4)概括材料三,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5)清朝疆域东南到宝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但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前两次分别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又是怎么回到母亲怀抱的?新时期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5分)
【答案】(1)措施:分封制(1分)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2分)
(2)秦始皇(1分。嬴政也可)郡县制。(1分)
(3)x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4)元朝疆域辽阔。(1分) 行省制度。(1分)
(5)荷兰、日本。(2分)郑成功收复台湾(1分。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也可);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分) 一国两制。(1分)
9.(江西省1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史为鉴明得失】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停止),以(因为)有侯王。赖宗庙(依靠祖宗的保佑),天下初定(刚刚安定),又复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说说秦始皇所述是前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弊端?(1分)针对这一弊端,他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1分)
【前事不忘后事师】
材料二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意志不能因为屈从于好战的民族主义和专制政权而招致灭顶之灾,要实现欧洲真正的和平,就要突破均势主义的局限,彻底斩断那只看不见的手,使前几代人蒙受灾难的纷争不再发生。他对戴高尔说:以我之见,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向它的人民保证,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为他们赢得一个安全可靠的未来。
《大国崛起德国》,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材料二所述德意志招致灭顶之灾的主要史实有哪些?(2分)据材料二,说说阿登纳为欧洲国家指引了一条怎样的道路?(1分)
【力挽狂澜破逆浪】
材料三 (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四川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 (会议)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下,中共党史出版社
(3)据材料三、四,说说这两次会议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
【沧海扬帆少年时】
(4)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习近平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再次反思这场战争,它给了你怎样的警示或启迪?(1分)试结合实简要说明。(2分)
【答案】(10分)(1)分封制;(1分) 推行郡县制。(或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1分) (2)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欧洲联合。(或欧洲一体化,1分) (3)都纠正了过去的错误,作出了正确的决策。(2分) (4)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能说出一点警示或启迪,并符合题意,可得1分。结合史实说明,可得2分。共3分
例答一:国家落后、分裂容易招致外来侵略。(1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至抗战爆发时,中国工业生产全面落后于日本;长期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特别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连年内战,更是给了日本侵华的可乘之机。(2分)
例答二:全民族团结抗战是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1分)日本全面侵华后,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共赴国难;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从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2分)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历史考试基础模拟试题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