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篇1: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达标自查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篇2: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篇3: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篇4: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43.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4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45.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46.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1) 称重法: F浮=G-F拉
(2)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F浮=G物
篇5: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篇6: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
篇7: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 Fv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练习 ☆下面是小李以表格形式所总结的一些知识点,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比较:
力的情况大小方向表达式
方向相同时二力之和与二力方向同F=F1+F2
方向相反时二力之差与较大的力同F=F1+F2
B、杠杆的比较: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省距离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费距离
C、凸透镜所成像的比较:
物距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像的虚实
大于2f缩小倒立实像
f和2f之间放大倒立实像
D、晶体非晶体比较
固体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温度变化吗有无熔点
非晶体吸热变化无
晶体不吸热不变有
篇8: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压强
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大小 (2)受力面积大小
55.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56.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57.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58.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6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篇9: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用什么物理知识解释。
①镜花水月 光的反射 ②坐井观天 光的直线传播
③海市蜃楼 光的反射 ④立竿见影 光的直线传播
⑤隔岸观火 光的直线传播 ⑥水中捞月 光的反射
⑦水照云光 光的反射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篇10: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篇11: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热和能
78.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79.分子热运动:
(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80.扩散现象说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8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8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
83.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
84.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篇12: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篇13: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针对 物理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的总结,基本涵盖了所有初三知识点中易错的考点。对于备战 的初三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份难得的学习资料!建议初三的同学和家长们,将日志收藏或者转载到自己空间,随时阅读查看,查漏补缺必备。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 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篇14: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电功率
106.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符号是W。公式:W=UIt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电功的单位:焦耳(焦,J)。电功的常用单位是度,即千瓦时(kW·h)。
107.电能表:1kw﹒h=3.6×106J
108.电功率定义式:
P=W/t
电功率计算式:
P=UI,P=U2/R,P=I2R
10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10.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1)原理:
P=UI测出小灯泡的电压U和电流I,利用公式P=UI计算求得电功率
(2)电路图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相同。
(3)多次测量求出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111.电功率与欧姆定律的推导公式:
11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公式:Q=I^2Rt
单位:Q:焦耳J;I:安培A;R:欧姆Ω;t:秒s
纯电阻电路电路中只含有纯电阻元件,电动W=UIt=Q,U=IR ∴Q=I^2Rt.注意:此关系只适用纯电阻电路.电流通过纯电阻电路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而产生热量,电功又称为电热.
含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电功W=UIt.
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把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线圈有电阻R,电流通过而产生热,不等于UIt,而只是UIt的一部分.原因是对于非纯电阻U≠IR且U>IR
篇15:中考物理重点知识汇总
电与磁
117.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磁化等
118.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119.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120.电流的磁效应:
(1)实验:奥斯特实验
(2)内容: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12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122.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12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以及有无铁芯有关。
12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2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 法拉第)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