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篇1: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5、应用
(1)镜子:把接收到的光反射过来,这样人就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2)汽车的后视镜:汽车后视镜作出凹面,后面的景物反射回人眼时就缩小了,可以在很小的镜面中看到后面的大面积景物。
(3)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夜间行车时,能把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标牌上的字特别醒目。
(4)手电筒:反射镜将从小灯泡发出的光反射后沿直线射出。
篇2: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荧幕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①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规律: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3、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4、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
篇3: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2、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3、应用
(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2)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3)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4)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
篇4: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4)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5)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应用:成像、改变光路、增加视觉空间。
(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
(2)早期军事上的潜望镜主要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
(3)如果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汇聚到同一个位置,从而利用太阳光能来发电。
篇5: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篇6: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的利用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篇7: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中考物理考点复习: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3、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6、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震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调高听起来尖细,音调低听起来就低沉。
7、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震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感到的响度就越大。
8、音色:也叫音质、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震动方式等因素有关。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9、噪声的控制:
1)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它,2)在传播途中隔离和吸收,3)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10、超声波:高于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1、超声波的应用:
1)声纳----探测海洋深度、鱼群、礁石等
2)B型超声仪---观察内脏器官及胎儿,帮医生诊断。
3)超声探伤仪---探查金属内部的裂纹,
4)超声波测速仪---测量物体速度。
篇8: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0Hz,高于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等等;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
篇9: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篇10: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篇11:中考物理光现象核心考点解析
中考物理复习必备考点调研题20:光现象的综合判别
母题探究
典例85
光现象的综合判别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解析: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A对;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属于折射,B错;玻璃幕墙的光污染是玻璃对强光的镜面反射,属于光的反射,C错;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D错.
【答案】 A
典例86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
图甲中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图乙中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正确;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