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篇1: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中考地理复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1、多变的天气: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是易变的;
气候是长期的(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稳定的。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
①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14时);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②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③五带中,热带气温变化最小,温带寒带较大
(2)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③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3、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① 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②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 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
4、世界的气候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2)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4)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篇2: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中考地理复习归纳:中国的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
我国的煤60%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也不少。南方除云南、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煤炭资源较少。重要的煤田有: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西: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等。
我国大陆上已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著名的油田有:东北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天津附近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以及中原油田(简称中华胜利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等。
篇3: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总结: 知识点整理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篇4: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中考地理知识点从世界看中国复习归纳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92%,其它55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篇5: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中考地理知识点热带气旋结构复习归纳
▲ 地面低压
热带气旋的中心接近地面或海面部分是一个低压区。地球海平面上所录得最低的气压(870hPa)是在有纪录以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台风泰培(Tip)中心所录得的
▲暖心热带气旋的暖湿空气环绕著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
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热带气旋内各高度(接近海面例外)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
▲中心密集云层区
围绕热带气旋中心旋转的密集云层区,通常是由雷暴产生的卷云。
▲台风眼
强烈的热带气旋的环流中心是下沉气流,将形成一个风眼。眼内的天气通常都是平静无风,无云,甚至时有阳光(但海面仍可能波涛汹涌)。风眼通常都是呈圆形,直径由2公里至370公里不等。较弱的热带气旋的风眼可能被中心密集云层区遮蔽,甚至没有风眼结构。
▲风眼墙(或称眼壁)
台风中,包围风眼的是圆桶状的风眼墙,风眼墙内对流非常强烈,其云层的高度在热带气旋内通常是最高的,降水的强度和风力的强度在热带气旋内也是最大的。强烈的热带气旋有眼壁置换周期,产生新的外眼壁替代内壁。其成因为热带气旋眼壁外围的螺旋雨带重组,然后渐渐向内移动,窃取了眼壁的湿气与能量。在这阶段,热带气旋进入了一个减弱的过程。在外围新的眼壁完全取代旧眼壁,如果环境许可,热带气旋会重新增强。透过多频微波扫描和雷达可以清楚观测到眼墙更新周期中的热带气旋出现双重眼壁;如果热带气旋眼壁置换的过程较为明显,更可从可见光和红外线卫星云图上观测到。
▲螺旋雨带
螺旋雨带是绕著热带气旋中心运动的强对流云和雷暴带。在北半球,螺旋雨带呈逆时针方向绕中心运动。螺旋雨带,会带来狂风暴雨,而在两条雨带之间则会较为平静。在接近陆地的热带气旋,螺旋雨带中有时会形成龙卷风。拥有多条螺旋雨带的热带气旋一般较强及发展成熟;但也有一些“轮状飓风”的主要特征是没有螺旋雨带。
总结:因为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热带气旋的高空呈反气旋式外散环流。地面或海面的风强力向内旋转,随著高度上升减弱,最终改变方向。
篇6: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中考地理知识点台风生成地点复习归纳
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风暴的形成主要被热带辐合带和季风槽的季度变化影响,相对于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东风波形成热带气旋的比例较小。
生成地点
1~4月:这时的台风生成地点比较靠南,大多数在北纬3~10度,东经110~120度的南中国海。
5~7月:这时台风形成的地点向北移,大多数在北纬10~20度,东经130~150度的菲律宾以东洋面。
8~9月:这时台风生成地点到达最北,大多数在北纬20~35度,东经130~160度的琉球群岛附近和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10~12月:这时台风生成地点南移,靠东,大多数在北纬10~20度,东经140~170度的马绍尔群岛附近。
由温带气旋或亚热带气旋转成 若果温带气旋能够成功脱离锋面,并获得部分热带气旋的特性,可以被分类为亚热带气旋。若拥有更多热带气旋的特性,可以被分类为热带气旋。
例子:台风白海豚
总结:在北大西洋和东北太平洋,热带波动会被信风从非洲西岸引导至加勒比海及北美洲,最终到达太平洋中部直至引导气流减弱,这些波动(称为东风波)是这区域很多热带气旋的前身。
篇7:中考地理核心考点知识整理与复习攻略
中考地理知识点黄河下游凌汛复习归纳
凌汛,是黄河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由冰凌壅塞引起的暂时涨水。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
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 公里,最长703公里。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至的 中,就有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总结:由于冰凌、流冰插塞,过流面积减少,可形成冰坝,随着水位的提高,将会出现水鼓冰裂、冰凌漫堤的情形,形成凌灾,其危害程度常常超过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