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化学金属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金属化学性质

篇1:中考化学金属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B.合金一定不含非金属

  C.生铁是化合物D.赤铁矿是金属材料

  2.已调平的托盘天平(高灵敏度)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同时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在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为()

  A.先左后右B.先右后左C.不偏转D.无法确定

  3.质量相同的Mg和Al分别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如果横坐标表示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能正确表示两种金属反应情况的是如图中的()

  A.B.

  C.D.

  4.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都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5.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

  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

  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

  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6.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正确的是()

  A.

  将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B.

  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澄清石灰水至过量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中加水稀释

  7.现有一种固体粉末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向该样品中加入稀硫酸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篇2:中考化学金属化学性质

  1.下列物质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A.FeCl3B.CuCl2C.AgClD.MgCl2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解答: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亚铁盐,不是氯化铁,故A错误;

  B、铜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故B错误;

  C、银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故C错误;

  D、镁在氢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2.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D.清洗铁丝表面的锈迹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可以据此分析;

  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C、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中和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A、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故A实验中不适宜使用稀盐酸;

  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故B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

  C、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而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C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

  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用盐酸来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但是要注意浸泡的时间,否则将会腐蚀铁丝,故D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

  故选A.

  点评: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

篇3:中考化学金属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可以从原子结构示意图方面入手,解释金属的易失电子性。

一、与氧气的反应

1. a铁在空气中不和氧气发生反应,但能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生成Fe2O3.xH2O,铁显+3价,氧显-2价,写出反应方程式 b铁在氧气中燃烧:将铁丝卷成螺旋状,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伸入氧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冷却后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1)卷成螺旋状的目的

(2)燃烧现象的描述(不包括结论)

(3)化学方程式(生成物的化合价Fe3O4=FeO+ Fe2O3存在 不同价态的离子,其中)

2. a镁在常温下与氧气作用: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作用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进一步的氧化,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铜在高温下才与氧气发生反应。

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镁、锌、铁与酸反应生成相应和化合物和氢气单质,引出置换反应的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1.概念 金属性: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的大小 金属活动性: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的大小

2.通过探究说明金属活动性 a与酸:镁、锌、铁都能与酸反应,而铜不能,故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要强 b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铁都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铜能置换出银,故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

(1) 能否与酸反应

(2) 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3) 相同时间产生的氢气的量

(4) 产生相同氢气的量所用的时间

(5)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越靠前越易置换出H2

(2)越靠后越容易被置换出来(不管是氢前氢后)

(3)K Ca Na太活泼,能与水起剧烈反应,故不能用于置换其他金属

篇4:中考化学金属化学性质

新一轮 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 化学知识点: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仅供参考!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化学惰性:稀有气体;

强氧化性:F2、Cl2、Br2、O2;

以还原性为主:H2、C、Si、B、P、As。

2、典型的非金属较易跟金属化合,一般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得电子,呈负价。

3、典型的非金属能跟氢气以极性共价键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ⅣA—ⅦA),共用电子对偏向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不同非金属间通过极性键形成化合物,共用电子对偏向吸电子能力强的非金属。

5、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其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具体化学性质是:

(1)与金属反应 绝大多数非金属能与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盐、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反应的难易是:强强易,弱弱难。典型的金属与典型的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2Na+Cl2=2NaCl

3Fe+2O2→Fe3O4

3Mg+N2→Mg3N2

金属活动顺序表里的金属都能与F2、Cl2反应,除Ag、Pt、Au外都能与Br2、I2反应,除Pt、Au外都能与S反应,以上均生成无氧酸盐。

注意:2Na+S=Na2S,Hg+S=HgS较易。

(2)与非金属反应

①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以极性键形成气态氢化物,水是液态)。反应的难易是:强易弱难,强稳定。 即使在温度 H2+Cl2→2HCl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大多具有还原性,其规律是:强者弱。

②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除NO、CO外,皆为成盐氧化物。反应规律是强难弱易,卤素不与氧气直接化合,具有强还原性的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容易。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其最高氧化物中除CO2为气体外,其余皆为固体。 S+O2=2SO24P+5O2=2P2O5 非金属单质形成氧化物的由易到难的程度:P、S、C、Si、N、I、Br、Cl。 40℃左右白磷燃烧,300℃左右煤(C)着火。C、Si可在空气中烧尽,N2在℃左右才和氧气化合。I2、Br2、Cl2不与氧气直接化合。

③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

2P+5Cl2=2PCl5

Si+2F2=SiF4

C+2S→CS2

(3)与水反应

2F2+2H2O=4HF+O2-(置换)

Cl2+H2O=HCl+HClO(Br2、I2相同)(歧化)

C+H2O(g)→CO+H2(水煤气)

(4)与碱溶液反应

X2+2NaOH(稀)=NaX+NaXO+H2O(注意:F2例外)

3X2+6NaOH(浓)=5NaX+NaXO3+3H2O(注意:F2例外)

3S+6KOH(浓)=2K2S+K2SO3+3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P4+3NaOH+3H2O→3NaH2PO2+PH3-

(5)与氧化性酸反应 不太活泼的非金属C、S、P、I2等具有较强还原性,可被硝酸和浓硫酸等强氧化性酸氧化。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3P(白磷)+5HNO3(稀)+2H2O=3H3PO4+5NO-

I2+10HNO3(浓)=2HIO3+10NO2-+4H2O

(6)与氧化物反应

①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与具有氧化性的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2CuO→CO2↑+2Cu

C+FeO→CO↑+Fe

Si+2FeO→SiO2+2Fe

H2+CuOH2→O↑+Cu

Na2O+O2=Na2O2

②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H2O→CO+H2

2C+SiO2→2CO↑+Si

3C+SiO2→2CO↑+SiC

2F2+2H2O=4HF+O2-

C+CO2→2CO

2SO2+O2=2SO3

2NO+O2=2NO2

(7)与无氧化酸及无氧酸盐反应 按非金属的活动顺序发生置换反应(强代弱)。

2NaBr+Cl2=2NaCl+Br2

Br2+2NaI=2NaBr+I2

Cl2+Na2S=2NaCl+S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篇5:中考化学金属化学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过程即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探究性实验也正是充满研究、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可称为"探究性学习"纵观近几年北京的中考题和模拟题我们可以看出探究性实验可以分为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酸碱盐性质的探究及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性质的探究。下面北京中小学一对一初中化学老师为同学们解读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氧气的性质很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反应,也能和大部分金属反应

  (2)金属的活动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例如Mg与HCl反应就比Zn剧烈,而Zn又比Fe剧烈。

  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金属氧化物(氧化铁和氧化铜)与一氧化碳的反应--还原反应

  ①Fe2O3+CO高温2Fe+3CO2

  现象:红色固体变黑,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②CuO+CO△Cu+CO2

  现象:黑色固体变红,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2)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①Fe2O3+6HCl=2FeCl3+3H2O(除铁锈)

  现象:铁锈(红色)逐渐溶解,溶液呈黄色

  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除铁锈)

  现象:铁锈(红色)逐渐溶解,溶液呈黄色

  3、金属的保护

  (1)探究金属生锈的条件

  铁生锈的因素:氧气、水、铁三个缺一不可

  铜生锈的因素: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互相作用的结果

  (2)金属的防护

  【例1】(10石景山期末33)某实验小组欲探究"锰、铁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1)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_________。

  (2)设计实验:

  ①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②验证猜想二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_________中,观察现象。

  ③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3)实验及结论:通过实验,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验证猜想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4)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设计了如下方案,你认为必要做的实验有

  A.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B.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

  【例2】(10西城二模32)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石灰水②氢氧化钠浓溶液③稀盐酸④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a、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b、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c、。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解析】(1)Fe2O3+CO高温2Fe+3CO2;(2)②;(3)使生成的气体完全被B吸收;(4)10(m1-m2)/3m1或40m3/33m1

  【例3】(11怀柔一模3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体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2O3、③FeCl3、④C四种物质。

  [猜想分析]

  ①影响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

  ②不可能含有氯化铁,理由是_________。

  ③一定含有碳,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验证]

  ①验证黑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

  ②检验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

  结论:铁钉在食盐水中比在纯水中生锈快。

  【解析】[猜想分析]①氧气;②氯化铁溶于水;③铁钉是铁合金,含有碳;[实验验证]

  ①稀盐酸;②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如有气体产生,则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铁,否则,不含有铁

  通过以上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金属化学性质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C.把乙放入丁的化合物溶液中D.把丁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

  【解析】(1)铁>锰>铜;(2)②放入硫酸铜溶液;③将锰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或将铁片和锰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再取锰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3)产生气泡的速率锰大于铁;(4)ABD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最新文章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技巧详解

中考网上阅卷答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文章指出网上阅卷要求考生使用黑色中性笔答题,保持字迹清晰,并注意答题范围。同时,文章强调了保持卷面整洁的重要性,并建议考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学习并熟悉修改符号。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共同帮助考生适应新的考试方式

2025-02-22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