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标点符号试题演练三

中考语文标点符号应用解析
【试题演练】
7.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B. 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
C.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D. 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解析:选项A中,逗号和句号的使用是正确的,因为句子是由三个并列的分句组成,每个分句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
8.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 鲁迅先生团起浸湿的纸,揉烂了,把它放进炉子里。
B.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
C.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D.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解析:选项B中,句号的使用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个连续的句子,描述了万人大礼堂的尺寸,应该使用逗号来分隔数值。
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 他来到北海岸边,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 他站起来问:老师,得道多助的道是什么意思?
D.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解析:选项C中,问号的用法不正确,因为这是一个陈述句,而不是疑问句,应该使用句号。
【标点符号应用解析】
在中文写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传达准确的意思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1. 逗号(,):用于分隔并列的成分,如列举物品、列举分句等。
2. 句号(。):用于句子末尾,表示一句话结束。
3. 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表示提问。
4. 感叹号(!):用于感叹句或强烈的感情表达。
5. 冒号(:):用于分隔引言或列举,有时用于表示解释或说明。
6. 分号(;):用于分隔并列的句子,通常用于列表或复杂句子的分隔。
7. 破折号(——):用于表示突然的转折或解释,有时用于替代冒号。
8. 括号(()):用于插入注释或补充信息。
【标点符号使用原则】
1. 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与句子的意义相匹配。
2. 标点符号的排列要规范,避免出现错误。
3. 标点符号的运用要统一,避免混用。
4.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自然,符合语言习惯。
【标点符号常见错误】
1. 误用逗号:例如在选择性疑问句中误用逗号代替问号。
2. 误用句号:例如在不完整的句子中误用句号。
3. 误用问号:例如在陈述句中误用问号。
4. 误用感叹号:例如在无需强调的句子中误用感叹号。
【标点符号练习】
请根据以上规则,重新审视题目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并作出相应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