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地理资料复习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考地理资料复习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理资料复习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形分布特点,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技能和方法。

3.了解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4.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①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②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③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④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案例有极其鲜明的代表性,首先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重要的边疆省区之一,其次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城市的分布和农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本节教材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第二部分描述绿洲农业;第三部分突出西部地区的能源和资源开发。这三部分内容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方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第一,自然环境部分突出“三山两盆”的地形特征以及在海陆位置和地形特征影响下的“干旱气候”,并说明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及农业发展的影响,特别突出水对本区域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

虽然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但人类却逐渐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生存条件。

教材以活动课文的形式列举了人口、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分布与地形、水源的关系,以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相结合的形式说明了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特别是水源的关系,以及人类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趋利避害开凿“坎儿井”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等事实。

第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猛增,原有的引水手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水资源匮乏现象严重,供需之间的矛盾明显。

因此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应该怎样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朝着市场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考虑发展其他产业以满足现有环境下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教材以活动课文形式提出了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教材以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相结合的形式说明了新疆资源、能源的开发与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从而体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点析

1.阅读“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可以达到以下目的。第一,阅读图例了解雪线的海拔,根据此图例读图,了解新疆地区哪些山脉在雪线以上,由此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山脉的冰雪融水是新疆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为后面讲述“坎儿井”工程奠定基础。

从图例入手认识区域、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也是认识区域的方法之一。第二,了解新疆地形分布特征。

并能够结合活动题1在新疆轮廓图中示意性地绘制“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应是这部分内容重点落实的技能,而绘制方法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落实地形分布这一知识点。

第三,从图中了解新疆城市分布的特点,将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旨在提醒学生新疆城市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读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从新疆的案例可以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观察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由此总结出干旱地区人口、城市分布的规律,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关于“新疆的气候特点及成因”,教材没有系统讲述,但新疆的气候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补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由分析统计图表得出气候特点,并结合新疆地形图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

由新疆再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通过读图观察,使学生明确我国西部地区受地形、海陆位置等要素的共同影响形成干旱的气候特征,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3.关于“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示意图和“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分布图。教材编排这两幅图的目的是为说明新疆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的特点,以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

这一宗旨在活动课文第2题的三个设问中体现得非常清楚,三个设问以递进的形式,涉及范围由小到大逐层展开,从塔里木盆地到新疆,再迁移到整个西部干旱地区,始终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解答这三个问题时,应该从观察上述两幅图入手,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区内的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

4.关于“绿洲农业”,教材通过叙述课文、活动课文、示意图和图片等形式体现了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含义,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修建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弥补当地水资源缺乏的不足,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其中教材以活动课文和示意图的形式介绍了“坎儿井”工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这一水利工程是如何避免蒸发,为当地的生产建设提供有利条件的。这一水利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而且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

第二层含义,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规模扩大,现有的水利设施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而且水资源匮乏的现象日渐突出,在这样的现状下当地如何应对。教材以活动课文形式提出若干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新疆人民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生存。

结合教材的问题可以再拓展,即新疆如何继续发展农业,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在节水的同时是否要注意水污染的问题。由新疆的问题再迁移到西部其他省区的农业发展。教材中的设问极具开放性和拓展性,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讨论。

对这些问题的开放性讨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三层含义,人口的增长与环境承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协调发展受到威胁。单纯的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当地生存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新疆以及整个西部地区应如何应对?第三层含义可以是本段教材的结束,也可以是下一段教材的引言,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出新疆及西部地区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相关内容。

5.关于“能源开发”,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东西部差异的比较,包括经济发展状况,能源利用状况,能源开发状况等。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新疆乃至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并向东部地区输送,可以弥补东部地区能源的不足,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应特别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

第二,西部地区在开发资源与能源时,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教材给出了两段资料,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资料,使学生能够有更多讨论的素材。

第三,新疆乃至西部地区除能源开发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开发的资源?这个问题是本节教材的拓展部分,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关于新疆或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料,进行开放性的讨论。

此外仅仅靠开发资源获取经济效益是不够的,使学生意识到应该进行资源或能源的深加工,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开发利用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课时建议】

本节教材的课时安排为2课时。

【引入新课】

1.出示新疆风光的图片或录像、VCD等,引导学生观察新疆民族的构成、地形分布等特点。

2.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问题“你熟悉的或吃过的新疆瓜果有哪些?”

3.结合时事提问“我国关于西部开发的重要工程有什么?”其中西气东输的一条线路来自新疆。

【高山、荒漠和绿洲】

1.以维吾尔、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我国民族分布在总论部分已经学过,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旧知识,教师可以提供我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己判读得出多民族聚居的结论。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反映少数民族服饰、民俗的图片和照片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者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新疆风土人情的资料、图片和照片等,在课堂上展示。

2.“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首先阅读图例,观察雪线的海拔,指导学生根据图例在图中找出哪些山脉的海拔超过雪线,这些山脉对于新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其次引导学生找出新疆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特征。

根据观察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在新疆轮廓图上绘制新疆主要的山脉和盆地并说出地形分布的特点。

在“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上找出新疆主要的河流,观察河流与地形的关系。教师提供新疆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新疆的气候特征。结合新疆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及新疆地形特点分析形成气候的因素,将地形与气候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新疆河流的水源,指导学生将河流绘制在新疆轮廓图上。

在“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上找出新疆主要的城市,观察城市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指导学生用城市符号将城市位置标注在新疆轮廓图上。

将城市、河流与地形绘制在同一幅新疆轮廓图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各?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人口、城市、交通分布与绿洲的关系。运用学生绘制的简图及前面已有的关于新疆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新疆人口和城市分布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运用活动题2的“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及“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示意图,以及学生已观察的在雪线以上的山脉分布,引导学生分析绿洲的分布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人口、城市分布与绿洲的关系,由此说明绿洲在新疆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上观察绿洲之间的距离,完成活动题2中的第(2)小题。通过学生讨论使其明确由于绿洲之间距离较远,因此交通建设对于促进新疆乃至西部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新疆深居内陆,如何与外界联系,说明交通在区际间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荒漠化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关于新疆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知识,并观察“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地区发展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由此引出,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使植被破坏,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导致土壤沙化。

另外干旱地区灌溉不合理,很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致使土壤退化。因此荒漠化是这个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绿洲边缘地区,最容易出现荒漠化。由新疆迁移到西部地区,使学生明确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人们必须注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及绿洲农业的发展状况。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从发展农业的角度分析有利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的匮乏)。运用地形图分析地形、地貌、水源等因素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盆地边缘有绿洲,水源丰富)和不利影响(荒漠广布)。

根据以上分析,进一步引导思考:新疆人们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发展农业?引导学生阅读活动题1“坎儿井”剖面示意图,说明为什么在新疆修建坎儿井?修建这种水利工程的好处是什么?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绿洲特色产品”图片,说明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特色是什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坎儿井”、绿洲农业及农产品的视频,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生具备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适度利用水资源,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类是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关键。“度”把握得好,农业可以良性发展;过度及不当地利用水资源,或对水资源的需求超过自然所能够提供的量,农业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2.新疆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结合活动题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是否能够始终与当地环境相协调,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协调?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对资源需求增大,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原有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矛盾会逐渐显露出来。

新疆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之间就是这种矛盾的体现。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矛盾怎么办?活动题2的对策中,“维护和修建更多的坎儿井工程”是不可取的,因为绿洲的水资源消耗过大,致使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新疆现有的坎儿井工程有些已经废弃。

“跨流域调水”和“开挖深井”比较可行。这种深入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明确出现问题不可怕,重要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

3.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延续活动题2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提出节水农业、立体农业、无土栽培技术等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使学生对较为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和发展模式有所了解。

结合活动题3的第(3)小题由新疆迁移到西部地区,提出农业发展除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外,还可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本小题极具开放性和拓展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例如,农产品的深加工,葡萄沟的品牌效益,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等。

通过这种开放性的讨论,使学生明确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获得经济效益,同时获得生态效益。

由农业发展可以进一步引申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新疆乃至西部地区仅靠发展农业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因此这些地区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当地是否具有资源优势?由此引出资源的开发。

【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1.新疆油气资源的分布。教师可以提供“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及我国主要油田开发现状、东部地区对能源需求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地区,及主要油田的开发状况,使学生明确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开发时间较长,增产难度大,而西部地区能源?富。

通过东西部地区的比较,使学生明确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不仅为发展西部经济,对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新疆油气资源分布”图,了解新疆油气资源的分布地区,结合“西气东输线路”图,说明图中输气管线通过了哪些地区,并完成活动题2。

2.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结合活动题1和3,教师可以再补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西气东输可以给西部提供多大的经济效益,对东部哪些省区贡献最大,现在东部这些省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如何;天然气与其他能源相比,在环境效益上的优势是什么;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的意义,特别应提示学生思考在开发西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根据前面已有的知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对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3.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能源的输出是否可行;是否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未来其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旨在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扩展性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并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能源的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进行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独特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利用其边境省份的独特位置发展边境贸易,这一切发展都应该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文章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菱形的独特性及其判定方法

菱形的独特性及其判定方法。菱形是一种特殊四边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式。文章介绍了多种判定方法,包括邻边相等、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等。此外,还通过中点四边形的性质来判定菱形。熟练掌握这些判定方法对于解决

2024-12-01

大家都在看

热门文章

让学习压力见鬼去吧!轻松应对的妙招

帮助青少年释放学习压力的几大妙招。王女士的儿子在初三时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症状。老师发现儿子的压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王女士采纳了老师的建议,通过心理调节和体育运动来缓解儿子的压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24-09-26

Copyright © 2024 ~ 2025 易中考

京ICP备10209629号-24

北京九天揽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