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须对症下药

夯实基础,强化记忆。中考化学题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到六成左右,这就需要记住大量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等。有些知识必须死记,比如元素符号、化合价、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物质的性质等,而基本概念和原理却不能死记,必须理解透彻。
近年来,中考化学题中对概念、术语等机械记忆的题目越来越少,而是重在将概念、原理运用在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生产、生活等实验问题中。如果死记硬背知识,不仅容易遗忘,而且试题稍一变化,同学们就又不知所措了。
加强练习,认真改错。同学们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遗忘”,要克服遗忘,战胜它的有效武器是“理解”和“重复”。因此,同学们不要抱怨老师的唠叨,不要抱怨做过的题又再做,更不能抄作业、抄答案。俗话说:“聪明的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会在同一地方犯同样的错误”。要想迅速提高成绩,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
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为什么都不对,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自己出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随后,最好找相似的题进行一下强化训练。同学们可以在错题的旁边做出记录,每周抽一点时间把错题再过一遍。“一套模拟题我不能考满分,但是我过后能改错补为满分。
”如果同学们都能这样想并这样去做的话,结果不言而喻。
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讲,复习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查缺补漏。不能骄傲,大意失荆州。除准确、熟练掌握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外,特别注意规律以外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的知识点往往是考试中的“隐形杀手”,稍不留神就会失分。例如,一些非典型反应条件、特定物质的特殊性质等,都需要格外关注。
选择好练习题。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以确保考试时不丢分或少丢分。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自己在拓展训练时,要注意针对性。近年来中考化学题新题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
造成失分的题型有探究性实验题、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的简答题,失分原因主要有对实验设计的步骤不正确或不完整,对现象和结论的描述不准确,用语不科学,还有缺乏生活常识等。练习时不仅要注意解题方法,更要注意答题表达准确、科学、严密、规范。
平时上课时注意老师讲评时对问题分析的思路、表述时用的化学用语,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学习参考答案给出的答题模式。
复习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 建立知识框架:将化学概念、原理、规律整理成一个系统化的框架图,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可以按照物质分类(单质、化合物)、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进行分类整理。
2. 利用图表工具:制作元素周期表、物质性质对照表等图表工具,帮助记忆和理解复杂的信息。这些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便于快速查找和应用。
3. 定期测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模拟考试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前适应考试节奏。
4. 归纳总结:在复习过程中,将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对于探究性实验题,可以总结出常见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对于简答题,可以总结出答题要点和注意事项。
5. 实战演练:多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格式。通过实战演练,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6. 讨论交流:与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有时,一个简单的解释或提示就能帮助你豁然开朗。
7. 反思总结:每次做完练习后,都要认真反思和总结。不仅要关注正确答案,更要重视错题的原因分析。通过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8. 注重细节:在答题时,要注意细节,如单位的使用、数据的精确度、化学用语的规范性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会影响最终得分。
中考化学复习需要有计划、有方法、有耐心。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希望每位同学都能通过有效的复习,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