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篇1: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1.,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有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以下最早能吃上大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 毛泽东、朱德写的“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指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 人类和人类社会是同时起源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它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结束的时期是
A.黄帝时期 B.尧舜时期 C.禹时期 D.启时期
5.《 三字经》云:“夏传子,家天下”。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桀 B.周武王 C.禹 D.启
6.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西周成为一个 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以下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石器 ②陶器 ③铜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8.汉语中经常使用成语,成语大多是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9.“大变革时代”是指
A.夏、商 B.商、西周 C.西周、东周 D.春秋、战国
10.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在四川汶川
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它是
A.都江堰B.灵渠 C.白渠D.郑国渠
1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因为商朝出现记载当时社会
生产和阶级状况的文字,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2.我国最早测定一年的24节气,是在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 .《韩非子》
14. 下列观点和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一切顺其自然,要“无为而治” B.主张勤政,反对苛政和滥杀
C.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D.主张改革,提 倡法治
15.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其途径是
A.战争 B.变法 C.和谈 D.革命
16.“法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此你会联想到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17. 国家发了一道布告张贴全国,凡是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事最早只能发生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18.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源于
A.项羽的抗秦斗争 B.刘邦 的抗秦斗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王莽篡夺西汉
19.下列两汉时期击败匈奴的名将,其中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留名青史的是
A.窦固 B.卫青 C.窦宪 D.霍去病
20.“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x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篇2: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易错题型
1.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 )
A. 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河姆渡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共同点有 ( )
①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②都使用打制石器
③都会用火 ④都过着氏族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火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我们远古人类中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4.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二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 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最早种植蔬菜的是( )
A.北京周口店居民 B.浙江河姆渡居民
C.陕西半坡居民 D.云南元谋人
6. 大汉口原始居民生活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
A.进入父系氏族 B.生产工具进步
C.生产提高 D.贫富分化
7. 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分布在(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8.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炎帝,他号称(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9. 某人因触犯刑法而被投入监狱,最可能是在下列谁的统治时期 ( )
A.黄帝 B.舜
C.禹 D.尧
10. 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11.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12. 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
A.半坡彩陶 B.大汶口黑陶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13. 下列青铜器中,最能体现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是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
14.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宋襄公
15. 晋楚之争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王,其中主要事件是( )
A.葵丘会盟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桂陵之战
16. 战国时期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楚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
17.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 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
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桔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 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19.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20.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牛耕进一步推广是在( )
A.春秋时期 B.商朝
C.战国时期 D.西周
21. 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赵州桥
22. 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荀子
23. 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C.爱己爱人,崇尚和平 D.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2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创设科举制度
25.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提倡改革,主张法治的代表人物是( )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韩非
篇3: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易错题
1 .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3.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4.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5.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7.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8.巨鹿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A.陈胜吴广和秦军主力 B.项羽军队和秦军主力
C.刘邦军队和秦军主力 D.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
9.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11.西汉的大一统出现于那个皇帝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2.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13.2,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日本 D.菲律宾
1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5.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16.蔡伦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改进造纸术( )
A.加工工具 B.生产工艺 C.原材料 D.生产者
17.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18.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公元前1 B.公元前1
C.公元前1 D .公元前
篇4: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初一期中历史易错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夏代的起始年为公元前,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起始年距今年(公元)时间为( )
A B C D
2、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 一万年前 B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 商周时期 D 秦汉时期
3、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
A 元谋人时期 B 北京人时期 C 河姆渡时期 D 尧舜禹时期
4、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中新学校七年级(3)班林想同学根据他的想象,写了一段文字。在他的这段文字中,一个半坡人穿着丝织的衣服,正在将稻谷去皮后,生火准备做饭,旁边放了一些彩瓷碗,供盛饭用。这段文字共有几处典型的史实错误?(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5、通过下列图片,我们能够得出的最完整、最准确的信息是( )
A天文学的发展 B文字的发展和演变 C书写材料的进步 D朝代的更替
6、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原始社会,但是它的消亡在各地参差不一。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
A 黄帝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 B 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
C 舜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 D 禹建立夏朝
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①夏→商 ②西周→东周 ③战国→春秋 ④商→东周 ⑤商→西周
A ①②③ B ①②⑤C ②③④ D ③④⑤
8、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 西周 B 秦朝 C 唐朝 D 清朝
9、《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西 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10、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11、下图是吴中区穹窿山上的兵圣塑像。有研究认为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 《尉缭子》 D《司马法》
12、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 兼爱、非攻 B 柔能克刚 C 制天命而用之 D 法治
1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 )
A 太尉 B 丞相 C 大 将 D 御史大夫
14、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15、秦的暴政是秦亡的根本原因。《汉书》日:“赭衣(秦时罪犯皆穿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象市场一样拥挤),天下愁怨,溃而叛之。”下列各项中符合材料说法的是A繁 重的徭役 B繁重的赋税 C繁重的兵役 D残酷的刑法
16、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7、《苟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18、成语“退避三舍”、“纸上谈兵”分别源自哪场战役:A长平之战、桂陵之战
B桂陵之战、城濮之战 C城濮之战、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牧野之战
19、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重磅打造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也是全国首档原创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中国历史上对汉字推广具有奠基性作用的人物是
A黄帝 B秦始皇 C孔子 D汉武帝
20、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 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个“他”是指
A秦始皇 B乾隆帝 C唐太宗 D汉武帝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编钟》,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音乐名人。
22、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 霸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3、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4、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2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直接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6、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西汉的经济恢复发展,社会比较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初一期中历史易错题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篇5: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著作。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练习一下初一上学期期中易错历史题型。
初一上学期期中易错历史题型
1、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 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 第一次 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2、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加强思想控制 D、打击分裂势力
3、在一摩友世界论坛,有网友正在做骑游大策划——x疆行,想骑着摩托车畅游美丽的x疆,你可知道标志着x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
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公元前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4、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推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开拓西域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兴办于 ( )
A 秦朝时 B 战国时 C 西汉武帝时 D 唐太宗时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两汉时期被称为( )
A.西域 B.漠北 C.河西走廊 D.x疆
7、“神州”六号搭载的《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选用了中国古代最上等的书写材料——丝绸。东汉时期,导致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是( )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术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8、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 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元
9、舞蹈《千手观音》获得CCTV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你是否知道“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跟哪个宗教有关?(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0、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
11、七年级(4)班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曹操故事”,情节安排错误的是( )
A、在官渡,曹操亲率精兵出击 B、在赤壁,曹操中了诈降之计
C、在书房,曹操欣赏《兰亭序》 D、曹操题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2、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
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3 、 在“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
A单刀赴会 B七擒孟获 C赤壁之战 D空城计
1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15、“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1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17、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 关系(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18、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19、如果在假期去河南省游玩,想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情况 ,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去游览,这个地方是( )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东周王陵
20、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篇6: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常见易错题目解析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练习一下历史初一上学期期中易错题。
历史初一上学期期中易错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2 分,共30分)
1.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昙石山文化遗址
3.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钻孔石斧 ③鱼纹彩陶盆 ④稻谷遗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A.炎帝 B.黄帝 C.尧 D.禹
5.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6.中国商朝的青铜制作技术非常精湛。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就诞生在商朝。它是
A. B. C. D.
7.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 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是下面的哪一种制度?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8.我国古代,人们常 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9.右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
这一 工程是
A.都江 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夏朝
11.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 B.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 D.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12.依据右图信息判断,此人物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孙武
13.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15.为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盐铁官营 D.张骞出使西域
二、填图填充题(本题共2小题,共7分。)
16.根据图意 ,把春秋、战国、东周三个词分别填入图中的方框内。(3分)
17.看右侧战国形势图
请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4分)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三、材料问答题(本 题共1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 记商君列传》记载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事件?(3分)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4分)
材料二 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战国时期,“文字异形”,这给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重重阻碍。到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带,一般人都不认识,可见统一文字已成为当务之急。秦统一的当年,秦始皇即下令“书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赵高等人整理文字,废除其它各种异体文字,以简化秦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用于公文法令,通行全国。 ——改写自《历史春秋网》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分析秦始皇统一文字的目的、作用。(4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历史初一上学期期中易错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