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篇1: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中考前周而复始的复习和考试,为的就是在中考中拿下一个优秀的成绩,优立方数学表示除了认真复习之外,还需要调整好考前的心理状态,以便在考场上能发挥出最好的一面。
一、客观分析,调整期望
在中考前每场考试成绩公布之后,由于自己的期望值和实际分数有所偏差,总会出现以下三种类型的学生。
1、焦躁者
这类同学往往欠缺复习的条理性,疲于应付,甚至会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因此不管在考试之前还是之后都会出现心理上的焦躁。
对于这一类学生,建议当务之急是梳理出最后阶段的个性化冲刺复习计划,不要跟其他同学攀比分数,不要过度依赖老师和答案,以免造成自己一种等待命令式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要学会客观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学习薄弱环节,将得出的结论分解成一个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逐个完成,当积少成多之时,就是你面对再多难题都不怕的那一天。
2、痛定思痛者
这一类型的同学往往会在考试之后,好不容易将成绩不理想的悲伤心情平复,却又回想起当时犯的错误。整个人处于一种极其负能量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孩子一般来看属于内向型性格,他们多把成绩不理想归因于自己的内在因素,如不努力、思维慢、做题少等,从而导致自责、自轻、自卑的心理状态。在反复咀嚼心头之痛的情况下,挫败感被逐渐放大,进入发现问题、明确优势、继续提升的状态也会随之减慢。此时的你要咬紧牙关,甩头挥别过去的成绩得失,抬头把握大局。优立方数学告诉大家,其实痛苦常常是在你纠结的时候产生的,建议大家把空间和时间留给行动,时刻提醒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相信这样做之后你会从挥刀斩乱麻的快感中重新拾回自信。
3、茫然无措者
有一些同学会因为考试心理状态没有及时调整,而对自己或高或低的考试成绩茫然无措,不知道作何反应。这类同学建议你们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要时刻提示自己:“这是模拟考不是中考,接下来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中我需要明确目标,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
想要在中考时侥幸得高分是难上加难的事,大家都要在考前复习的这段时间中做好功课。具体来说就是注意分析之前考过的试卷,明确试卷中哪些是我真正掌握了的内容,哪些属于我临场发挥侥幸得的分,对于这些侥幸得分,大家一定要留心,有可能这就是你的薄弱知识点所在。优立方数学表示从近年来的难易题目分值比例来看,基础类题目仍旧占据较大的比例。放弃基础,谋求临场的策略会风险过大,也有悖于三年来的付出。
二、明确方向,优势在望
在同学了解了自己可能会出现的这几种情况之后,就要开始明白一件事:“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自身优势在哪里?”只有为自己设立一个学习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让你更有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保证你的学习质量。千万别在学习过程中纠缠分毫之失,
应该积极寻找已被证实的好方法,稳定提升的强势科目,以及尚有潜能的新领域。将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出来,这会强化你的自信,为渐近的大考积蓄宝贵的心灵养料。
三、情绪调适,以静制动
一些看似关怀备至、呵护入微的方式,恰恰加重了考生们的心理负担。考生朋友们要学会屏蔽掉喧嚣而杂乱的信息,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操练,正常作息、适度休闲。不松懈,谨防目标遗失;不苛求,谨防“目的颤抖”。
篇2: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
1.保持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初三学生在最后的几天复习中应该保持平常心,缓解考试焦虑。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1)自我暗示法。暗示法是指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转移和改变某人某些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缺乏自信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考试前应暗示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尽力考好。
(2)放松训练法。所谓放松训练法是指通过循环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细心体验个人肌肉的紧松程度,最终达到缓解个人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并持之以恒,不仅能消除考试焦虑,而且能全面促进身心健康。
(3)呼吸法。呼吸法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在放松时,我们闭上双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进行呼吸,逐渐排除一切杂念,收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的效果。
2.加强心理调整,保持考前状态
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好坏,对考试时水平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进行考前的心理状态调整呢?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自身的心理状态调整。
在考前5天:考生在这个时段主要应该进行一些提纲性的复习,即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特别是检查一下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如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所以,这几天考生宜看书而不宜做题。
在考前3天:考生应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切不要把弦绷得太紧,应该适当地放松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考前1天:这天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这一天像体育比赛前要进行热身运动一样,复习一些基础点,想些简单的问题。第二,不要参加剧烈的运动,以免体能消耗过大或发生其他的意外,从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该是最后一天的主旋律。第三,如果有的同学不看书心里就不踏实,还要临阵磨枪,那就不妨把第二天所考科目的课本随意翻阅一遍,但不可太动脑筋。第四,严格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上床睡觉,不应太晚,也不宜太早,以免成太早或太晚上床而又不能及时入睡。
篇3: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不少考生会逐渐进入考前焦虑状态。有的担心这么短时间,再复习还能否奏效;有的忧虑一旦发挥失常该怎么面对;有的苦恼为何自己已非常努力,却没有收到成效。这些问题在即将走进考场的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下面就和中考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中考前考生易出现心理状态!
过度焦虑型考生
对中考有过度焦虑的心理是大多数初三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中考毕竟是人生中第一次大的转折点,面对这一重要关头,不思饮食、睡不好、心理异常焦急、情绪容易激动的情况是出现几率最高的。
安校长说:“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多想看书,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的学生,这就是过于焦虑导致的,其实这些都是基于压力。我建议学生在现阶段,首先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切实的小目标。不断考虑,如何才能发挥出色,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平。其余的就任由自己发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其次就是学会调整,这个调整可以用做运动去调整,也可以和同学们进行沟通。总之,把自己所有压抑的想法全部都说出来,可能会缓解一大半的焦虑情绪。”
只有减轻了考前的各种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以良好的状态面对中考。如果说,一些学生的考前心理状态得不到调整,建议通过与班主任老师谈心或和家长谈心来缓解。不要一门心思自己苦恼,这样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过于自信型考生
有些学生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其实这种思想危害极大。他们在课堂上、在自习课期间、在平日的小测试试卷上都表现出懒散无所谓的现象,甚至影响到自制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情绪。
安校长认为:这类学生通常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在平日模拟考试中成绩较好。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一贯视自己为最优秀者,希望通过考试来展示自己非凡的实力。但实际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往往这类孩子都在最后的考试阶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常情绪,看着考卷想不出该应用的解题思路。所以建议这类学生要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以理智的态度面对考试。
如果考生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不屑于学习的状态,一定要及时遏制。在现阶段,是争分夺秒的时刻,不能有任何的怠慢,让孩子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到任何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中考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今后一贯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理智地对待考试,避免遭受过大的打击或者因为一次成功而放松努力。
自我抛弃型考生
在考前,有很多学生自我感觉成绩“差”,考上重点无希望而自甘落后,不思进取。因此在学习的进度上与其他备考学生相去甚远。不仅让家长担忧,也让老师束手无策。
安校长说:“这类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成绩不是很理想或者在某一学科上存在较大困难,他们很想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但明显感到仍然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于是自甘落后,认为‘不管怎么样都是考不上。’实际上,按目前的中考模式,学生们只要在考试中拿足基础分,上普通高中并不是难事儿,甚至有可能意外地上重点高中。这就要求自甘落后的考生在最后的阶段不能浪费时间,在学习上要牢记老师教导的方法,掌握好基础知识。弄清哪些是必考、常考的内容,更要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不会的题多写步骤拿步骤分,在心理上要调整自己,激励自己。如果选择放弃,结果只能会更糟。”
此外,安校长还建议,遇到这样的学生,家长最好制定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目标。让他们在现阶段的小考中有所突破,只要与以往相比有提高就可以,不要强求孩子,合理目标的制定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同时,家长还应引导孩子理解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不要过于自卑和紧张。
篇4: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有的考生过度重视考分,把考试视为决定命运的战场,把考分看作“命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思想只能造成考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对考试有百弊而无一利。那么中考前几周如何调节心理状态呢?
有专家统计,在影响学生考试的20个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生考试中的心理状态;第二位是学生考试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学习方法;第四位学习基础。而以前备受关注的记忆力,仅仅排在了十七位。
怎样调整心态?除了规范做题,增加提分技巧外,家长们还有引导孩子做好下面的工作:
平静。
在家庭中不要处处时时谈论中考,这是家长跟孩子交流的话题要轻松些,谈谈同学、议议老师、评评时事、讲个笑话。要把考试当成平时的阶段测验,就是换了了地方当考场而已。一切自然为好,一定压力下的平静,是中考超水平发挥的必要条件。
自信。
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半年多的复习,我们已经复习完初中的全部内容,剩余的就是做题巩固,剩余的就是静等花开。自信建立在复习好了基础上,平时考得好的学生,也不能过于自信、盲目乐观。高中我要来了。
不可紧张但是不要放松。
也就是要适度的紧张,运动员在大赛前也是一样,是有压力的,适度紧张能让自己超常发挥,因此我们切不要过于放松,在考试时间每天晚上都要复习2小时左右,按平时正常作息,保持最佳状态。现在离中考还有两个周,还要继续做题。
充分准备。
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考试前一天的晚上,准备一个透明文具袋准备好:学生证、准考证、钢笔、中性笔、2B铅笔、橡皮、直尺、三角尺、圆规、量角器等文具,放在笔袋里,带50元钱以备万一。2B铅笔要到正规商店购买,以防假冒产品影响微机读卡而丢分,准备一点纸巾,以免出汗弄湿试卷。现在离中考前的两个周,要把铅笔、直尺、中性笔等准备好,现在就要用他们,用顺手了,考试才会流畅。除了物品的准备,更要有思想和学科知识的准备。
适度运动。
临考前夕,很多学生紧张的睡不着,这样的学生要坚持运动。运动要适度,比如放学后打十分钟篮球、散步、跑步,或跳几分钟绳等。这样,缓解紧张的神经,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考试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清醒的大脑。
环境。
家庭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太紧张。中考的事情不要一吃饭就说,离不开找一个话题。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放松了,孩子才不会紧张,要做到慌而不乱,不骄不躁。
所以在中考前调整好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学大教育老师希望各位同学和家长都可以在中考前将心理状态调整好,积极应对考试,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哦。
篇5: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考试焦虑和考试水平发挥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即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会降低效率,而中等程度的焦虑则效率最高。过度的考试焦虑状态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手抖、出汗,会严重影响考试的发挥。所以考生要注意让自己的焦虑水平保持适中,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试。
建议考生们积极运用自我心理暗示,在烦躁、焦虑的时候暗示自己“该复习的都复习了,考试就是这些内容,我只要把我自己会的都答上就可以了,我努力了,也尽力了。”
除此之外,一些中考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心理上容易敏感、易怒,加上中考的压力,孩子容易出现脾气暴躁,焦虑的情绪。家长要有耐心倾听孩子,给予更多尊重、支持、鼓励、安慰,切忌一味打压、批评。家长要正确地认识考试,并用这种认知来影响孩子。中考只是一次学习状况的检验,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预定一个合理的期待,不要过分的要求孩子,在管理孩子方面,不要过多地用言语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反感。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同样勤奋,努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孩子会无意识向父母认同,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压力大时,可运用呼吸放松法、音乐放松法、瑜伽、冥想等方法帮助自己缓解考前紧张。注意每日保持适量的运动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
篇6: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名词解释]
智力周期、兴奋点是怎么回事?
在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有时体力充沛、情绪饱 满、精神焕发;而另一些时候却又感到浑身疲乏、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其实,这就是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盛衰的规律在起作用。对中考生来说,最后10天在复 习、竞技、心理准备上进行有效的调整,是有可能将最佳状态设定在中考期间的。
[调整方法]
把最佳状态调整到与中考同步
胡关荣、季莉青认为:利用最后10天,可以将竞技、心理准备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复习方法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回归课本,对知识的体系和网络进行重建、梳理,理解不透的可到校找老师答疑,还建议考生们结对子复习答疑。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薄弱环节要弄懂。
二、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回顾与反思,查漏补缺。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如概念、知识点类)可每天背背,多次重复记忆;每门学科可以理出一个知识点目录,哪些是重点、掌握级、理解级、了解级的,漏洞要补上。
三、注重归纳总结。考生已做了大量题目,现在是到了对解题的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了。还要注重细节。中考中细节决定成败,包括答题的规范、格式化、审题的仔细等。
四、调整学习节奏。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有明确的分工,不同的刺激会引起大脑不同的兴奋。如长时间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就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避免长时间复习同一个知识点的现象。
五、把心态调整好。其实中考的成功要素就是“实力+心态”。考前家长切莫给学生压力,在家里不要搞“倒计时”,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说:“你考得不好没关 系,我不会介意”之类的话,孩子会感觉这是在暗示他:爸妈很在乎考试。要尽量跟平时一样,该怎样就怎样。考生要树立“把中考当作一次练习”的观念。
六、训练注意力。在中考时专注答题,不要患得患失,思维要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不够,因此要训练自己做试卷控制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度。这是中考成功很重要的要素之一。
七、树立信心,自信地走向考场。现在再做难题,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影响应考状态。
八、保持“人易我易,但我不大意;人难我难,但我不畏难”心态,这样就能攻克看到难题的畏惧心理。考前如果紧张的话,建议找老师、同学、家长聊聊考试外的东西,舒缓情绪。
九、家长不要过分关注,但要多点关心,合理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中考每天是上下午各一场,有的考生中午会大睡特睡,这样一是会睡过头,二可能会使思维 的活跃度下降,其实在家只要稍作午休,把最好状态调整到与考试合拍的时间,平时也不要太晚睡太晚起,与考试时间保持同步。
十、考试用品要早作准备,关心孩子身体状况,不能因生病而影响考试。
如何把智力周期、兴奋点快速调整到最佳?胡关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要了解自己的智力周期。中考是在白天进行考试,而考生原先在学校以及 在家里,都是晚上做试卷、习题,因此兴奋点也在晚上,现在要赶紧调整到白天。季莉青则建议,如果考生情绪低落可适当加以刺激,调整兴奋点,不过每个人的情 况不同,应因人而异,像有的人可通过听听音乐,有的则通过运动、娱乐或看书来调整,而有的人平时会越做题越兴奋,那就可以在临近中考时通过做题来达到兴奋 点。总之,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但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因为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在大脑形成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此外,他们 还认为,家长的情绪、心态更要稳定,这样才能稳定孩子的情绪。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用眼卫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些运动,可以是孩子平时喜爱的运动,但不宜太 剧烈,以免意外受伤。考生在家开空调不能吹得太厉害、时间太长,以免着凉、感冒,何况考场内无空调,考生要适应考场内的温度。考生饮食营养要均衡,有利消 化,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篇7:中考备考心理状态调整指南
科学面对是关键
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不少考生会逐渐进入考前焦虑状态。有的担心这么短时间,再复习还能否奏效;有的忧虑一旦发挥失常该怎么面对;有的苦恼为何自己已非常努力,却没有收到成效。这些问题在即将走进考场的学生中很有代表性。临考前,考生出现这些焦虑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为此,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副校长安雪峰。他针对中考前学生容易出现的三种心理情绪给出了建议。
自我抛弃型考生
在考前,有很多学生自我感觉成绩“差”,考上重点无希望而自甘落后,不思进取。因此在学习的进度上与其他备考学生相去甚远。不仅让家长担忧,也让老师束手无策。
安校长说:“这类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成绩不是很理想或者在某一学科上存在较大困难,他们很想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但明显感到仍然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于是自甘落后,认为‘不管怎么样都是考不上。’实际上,按目前的中考模式,学生们只要在考试中拿足基础分,上普通高中并不是难事儿,甚至有可能意外地上重点高中。这就要求自甘落后的考生在最后的阶段不能浪费时间,在学习上要牢记老师教导的方法,掌握好基础知识。弄清哪些是必考、常考的内容,更要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不会的题多写步骤拿步骤分,在心理上要调整自己,激励自己。如果选择放弃,结果只能会更糟。”
此外,安校长还建议,遇到这样的学生,家长最好制定出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目标。让他们在现阶段的小考中有所突破,只要与以往相比有提高就可以,不要强求孩子,合理目标的制定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同时,家长还应引导孩子理解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不要过于自卑和紧张。
过于自信型考生
有些学生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其实这种思想危害极大。他们在课堂上、在自习课期间、在平日的小测试试卷上都表现出懒散无所谓的现象,甚至影响到自制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情绪。
安校长认为:这类学生通常是学习方面的佼佼者,在平日模拟考试中成绩较好。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一贯视自己为最优秀者,希望通过考试来展示自己非凡的实力。但实际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往往这类孩子都在最后的考试阶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常情绪,看着考卷想不出该应用的解题思路。所以建议这类学生要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以理智的态度面对考试。
如果考生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不屑于学习的状态,一定要及时遏制。在现阶段,是争分夺秒的时刻,不能有任何的怠慢,让孩子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注意引导孩子认识到任何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中考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今后一贯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加理智地对待考试,避免遭受过大的打击或者因为一次成功而放松努力。
过度焦虑型考生
对中考有过度焦虑的心理是大多数初三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问题。中考毕竟是人生中第一次大的转折点,面对这一重要关头,不思饮食、睡不好、心理异常焦急、情绪容易激动的情况是出现几率最高的。
安校长说:“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多想看书,又看不下去;想休息,又安不下心的学生,这就是过于焦虑导致的,其实这些都是基于压力。我建议学生在现阶段,首先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切实的小目标。不断考虑,如何才能发挥出色,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平。其余的就任由自己发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其次就是学会调整,这个调整可以用做运动去调整,也可以和同学们进行沟通。总之,把自己所有压抑的想法全部都说出来,可能会缓解一大半的焦虑情绪。”
只有减轻了考前的各种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以良好的状态面对中考。如果说,一些学生的考前心理状态得不到调整,建议通过与班主任老师谈心或和家长谈心来缓解。不要一门心思自己苦恼,这样只会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