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中考考生摆脱压力:90后中学生的自强之路

小梦的妈妈最近心里总是有些不安,担心烧的饭菜不可口、害怕在家里走动太多、总是疑神疑鬼。原来,女儿今年读初三,再过十几天就要经历人生的“小高考”——中考。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即将面临的这场考试不仅是对他们学业成果的检验,更是对家庭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担忧。
然而,随着考试的临近,原本乖巧可爱、爱说爱笑的小梦,在家里变得沉默了,经常一个人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很久不说话。这些异常举动都源于“一模”的数学考试,原本一直班里成绩第一的小梦在这次测验中只考了30分。发考卷那天,她愤怒地把试卷撕了,还趴在桌上哭了好久。
“考前焦虑症”,几乎与“大考”联系在了一起,每次临近考试总会听到学生“鸭梨大”的呼声。相信,像小梦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本应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却不得不面对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而家长,在压力之下则成了间接受害者。
“每天都要看孩子的脸色,好了,多说几句,不好,咱就一声不吭”,郑伟的妈妈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状态。很多家长在家里变得“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句话不当就会引发孩子的不满或情绪波动。
1. 压力的来源:从幼儿园到中考的长期积累
据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任医师冯斌分析,考生口中的“鸭梨”,很大一部分来自自身。现在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听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学校”、“你一定要比某某家的孩子强”。这种来自外界的期望,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高要求,使得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压力逐渐加剧,尤其是在面临中考这样的重要考试时,孩子们往往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和焦虑。
学校的“暗中排名”也是导致学生压力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许多学校已经取消了公开的成绩排名,但在班级内部,老师和同学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竞争氛围。同学们之间的“良性竞争”虽然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但也容易让一些学生感到自卑和无力。
特别是那些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旦在某次考试中表现不佳,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学生的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70后、80后相比,90后的孩子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接触到的信息也更加多元。然而,这也意味着他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孩子们不仅要应对学业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网络、媒体等各种渠道的信息冲击。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90后的孩子们承受着比前辈人更沉重的负担。
2. 90后孩子的独立与自强
“90后孩子不比70后、80后,他们要求独立、自强的心理更加旺盛”,这是杭州育才中学教研室副主任黄春华在20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来的。90后的孩子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家长和老师的安排,而是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规划未来。
然而,正是这种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使得他们在面对中考这样的重大考试时,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不仅担心考试的结果会影响自己的前途,更害怕辜负了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特别是在成绩不如预期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因此,如何帮助90后的孩子们在保持独立和自强的同时,有效地缓解考前压力,成为了家长们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3. 如何排解压力:科学的方法与合理的安排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在寻找有效的减压方法。黄老师认为,目前离中考只有不到半个月时间,首先不应做过多作业,而应“精选”,抓住自己的弱科、弱项、弱点集中攻破。“十几天时间让分数大幅度提升已不可能,只能做到查漏补缺,尽量少丢分。”黄老师强调,合理的时间管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对于语文考试,黄老师还给学生们总结了一份“中考时间与丢分安排表”:
- 基础题:25分钟内完成,争取不丢分;
- 现代文阅读:35分钟内完成,丢8分以内;
- 古诗文阅读:25分钟内完成,丢4分以内;
- 作文:35分至40分钟完成,丢8分以内。
按这样计算,120分的试卷至少可以拿100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答题效率,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导致的慌乱和失误。
同样,育才中学的周老师也提到了“学生心里没底”这个问题,针对科学课,他建议学生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把课本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特别是课本中的小实验、演示插图等都比较容易考到”。周老师认为,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上,而不是盲目追求难题和偏题。通过扎实的基础复习,学生可以增强信心,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4. 适度的压力:让头脑转动得更快
与完全“杜绝”压力的做法不同的是,同德医院的冯斌医生认为,学生适度的压力可能让成绩更出色。“压力可以让头脑转动得更快,这些都有科学依据。”冯医生解释道,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更加专注和高效。
研究表明,当人们处于一定的压力下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然而,过度的压力则可能导致负面效应,如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因此,学生和家长应该学会正确对待压力,既不要忽视它,也不要过分放大它。冯医生建议,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心理负担。
5. 家长的角色:陪伴与支持
在孩子备考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通过中考,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然而,过度的关心和干预往往会适得其反,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因此,家长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信任。
郑伟的妈妈曾经说过:“每天都要看孩子的脸色,好了,多说几句,不好,咱就一声不吭。”这种做法虽然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实际上是将家长的情绪与孩子的表现紧密联系在一起,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紧张。
相反,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轻松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确保他们在备考期间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适当的身体锻炼和户外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
6. 结语:迎接未来的勇气与自信
中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但它并不是终点。无论考试结果如何,孩子们都应该学会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90后的孩子们有着独立、自强的精神,他们有能力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适度的压力并非坏事,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挥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面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让压力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绊脚石。
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的作息安排以及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孩子们一定能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迎接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