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初中议论文题型概括
1.概括论点
【例题】阅读《底线》(请网搜原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解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但要注意,标题若是一个短语,或陈述性的语句,不可作为论点。若是一议论或评价性的句子,带有作者的思想观点,即是论点。
2.概括内容要点
【例题】阅读下面的议论文《读书关乎心灵》……(请网搜原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好书的作用?
【答案】(1)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1分)(2)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1分)(3)好书促人自省自知,教人成为自己。(1分)(4)好书可使人心境开阔,学会尊重他人、环境和自己。(1分)(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此类题要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筛选出相关信息,注意关键词,如“首先”、“同时”、“最重要”等。解答时要多方面表达,逐一概括,不可遗漏。
二
分析题
1.分析论据及作用
【例题】阅读议论文《著述出书的最高境界》……从下面四个论据中选择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乃“述往事,思来着”,这才有了《史记》的问世,又如【甲】这样的书,情感充沛,令人唏嘘,但常常困于个人小圈子。
……又如【乙】。这样的书,寓意深远,警醒世人,其思想至今影响中国和世界。
①鲁迅为了改造国民劣根性,毅然弃医从文,愤世著书。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巨大,品味极高的精神文化遗产。
②傅雷以自己深厚的父爱,为儿子留下了充满拳拳爱子之心的《傅雷家书》。
③诗人屈原,因屡屡遭受来自贵族的排挤和打击,于是“发愤抒情”,写下了流芳千古的《离骚》《天问》。
④陶渊明远离浑浊官场,回归田园,给我们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答案】甲:③乙:①
解析:此类题一般要求指出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能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本题就是选择题的形式,这个题目就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2.分析论证方法
【例题】阅读议论文《底线》⑨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选文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比喻论证。把“人的底线”比作“钢铁长城”,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人的底线可以牢不可破”的观点,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解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论证、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3.分析文段的作用
【例题】阅读议论文《底线》(请网搜原文)选文1-5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案】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所以文章的开头内容基本是提出问题引导议论的,要说明提出问题的方法。议论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主话题引发议论、充当论据、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语句的含义
【例题】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答案】示例:这句话以“酵母”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巨大作用,优秀的人才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欢迎,同时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正能量。
解析: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论点,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运用了写作方法或论证方法的,要点明。5、分析论证思路
【例题】阅读《阅历与读书》(请网搜原文)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
解析:此类题答题模式为:本文先提出什么观点,然后从什么方面论证,最后论证什么观点。
三
表述题
【例题】阅读议论文《底线》(请网搜原文)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
【答案】一个中学生要有底线意识,考试,遵规守纪不作弊,这是底线,它存在每个学生心中,是每个学生应遵守的底线,一旦有人突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抵制,而不应该是你“破”我“降”随波逐流。
解析:此类题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能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观点正确,表述合理即可。此类题一般为简答的形式。